集团网站

咨询热线:028-64267900 19150158475

当前位置:首页 >产品中心 >4G DTU数据无线透传模块 >工业级4G GPS/北斗DTU  >GPS/北斗定位模块 ZSD3415
全网通4G DTU3415
全网通4G DTU3415
全网通4G DTU3415
全网通4G DTU3415
全网通4G DTU3415
全网通4G DTU3415
GPS/北斗定位模块 ZSD3415

4G DTU_ZSD3415支持多功能编程,支持HTTP/TCP/UDP协议,使用简单,稳定快速。支持脚本编程支持GPS/北斗定位,可以7模15频全网通网络自动切换,提供RS232/485串口透明传输。

支持虚拟串口

支持各类组态软件

TCP/UDP透传

HTTP透传

座机对接   028-64267900

手机对接   19150158475

QQ对接   3183329475


       4G DTU_ZSD3415产品技术参数:

O1CN0162h91E1ZgB0suQQCv_!!3339993223

       4G DTU_ZSD3415产品概述:

       4G DTU_ZSD3415支持多功能编程,支持HTTP/TCP/UDP协议,使用简单,稳定快速。支持脚本编程支持GPS/北斗定位,可以7模15频全网通网络自动切换,提供RS232/485串口透明传输。

       4G DTU_ZSD3415支持GPS卫星定位功能,实时精准定位,位置信息规划管理。

1

       4G DTU_ZSD3415通用性强,支持移动、电信、联通。7模全网通15频全球通用,2G/3G/4G自动切换。提供中/英文双版本用户软件。

2

       全网通4G DTU_ZSD3415模块支持频段,本品支持使用普通的手机卡、物联网卡(流量卡)以及APN专网卡。

3

       4G DTU_ZSD3415功能结构:

4

       4G DTU_ZSD3415多种工作模式:

       透明传输模式——设备内嵌工业级4G芯片,实现RS232/485串口与监控中心电脑之间的高效双向透明传输。

       控制传输模式——提供控制模式通信协议,支持电脑或用户处理器控制DTU设置参数,数据收发。

       HTTP客户端模式——此模式将数据直接传向HTTP服务器,或从HTTP服务器端获取数据。HTTP支持POST和GET两种,默认为POST。

       AT指令模式(MODEM模式)——设置为工业MODEM模式,支持AT指令方式驱动设备工作;支持AT指令收发短信。

       4G DTU_ZSD3415采用自主研发技术一可编程脚本指令:

       脚本自动采集的现场多个数据,统一打包上传,服务器更易于解析处理。不仅仅是透传,支持同时采集多种仪表。通过脚本编程可以使项目周期平均缩短50%!无需单片机直连仪表,节省服务器开发时间。

       4G DTU_ZSD3415通过脚本指令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用户通过SHELL:+脚本的形式发送给DTU, DTU收到此数据会临时执行一次数据中心下发的脚本来实现远程采集和控制。DTU具有的所有控制功能和Modbus协议都可以用在脚本的@C命令中,脚本不仅实现采集外接仪表,还能采集DTU工况信息。

10

       4G DTU_ZSD3415支持本地/远程参数配置固件升级:

       无需到设备现场升级固件/软件,可通过监控中心远程操作省时省力,升级界面为全图形化操作,与本地升级操作界面统一,过程中设备可正常运行。

       4G DTU_ZSD3415支持自建服务器,快速开发监控系统:

       使用远向的OCX控件,上位机开发更简单,不会TCP编程也能快速建立自己的监控中心。

12

       远向物联云

       虚拟串口:直接兼容已有软件,无需自建服务器。

       云推送:支持推送到手机,解决值班人员通知问题。

       应用云:快速搭建监控平台。

       4G DTU_ZSD3415支持远向应用云平台

       增删查改数据、设备监控、设备定位、多级管理、短信电话报警、曲线报表数据。

14

       4G DTU_ZSD3415支持工业组态应用、虚拟串口,具备OPC Sever接口功能,可定制OPC服务器软件。

15

       4G DTU_ZSD3415拥有工业级品质,适用于各种严苛环境,双看门狗,不宕机。外部独立32位ARM核心CPU,精心设计的外部看门狗电路,365*24H设备不死机,稳定运行可以适合各种现场环境应用,内部集成自主研发复合式双看门狗,双狗软/硬模式互为备份,DTU不宕机,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16